新加坡作为华人占比75%以上的国家,常用的语言是英语、中文、马来语、泰米尔语,充分展示了多民族国家的包容性。其中年级偏大的新加坡人爱讲中文和爱阅读中文报刊。那么新加坡是会说中文的国家,那新加坡华语和中国华语有什么不同吗?会存在沟通上的差异吗?
一般而言,新加坡华语是继英语之后在新加坡第二广泛使用的语言。由于最早移民至新加坡的华人来自不同的地区,因此新加坡华人的常用方言也各不相同。最为常见的有:闽南话、潮州话、客家话、海南话、广东话等等。下面就讲讲一些常见相同的意思但表达不一样的词语。
常见词汇的差异(新加坡华语→中国华语)
- 老年人→乐龄人
- 好料→好东西
“料”更像广东这边的方言,广东常说“斩料”就是加料有好东西的意思。 - 开车→驾车
- 玩臭→狡猾
“你玩臭的很”=“你狡猾的很”。 - 农民→农夫
中国里面基本不用农夫这个词,只有在寓言故事能看见。 - 德士=的士
在新加坡打车要说“坐德士”而不是“打的”。 - 不知道→不懂
- 随便→青菜
出自福建话,福建话的“青菜”就是”随便”。 - 奖金→红花
“我年底要拿花红哦”=“我年底要拿奖金哦” - 付钱→还钱
新加坡人喜欢用“还钱”来概括所有支付的过程。中国人会用 “交,缴,付,给,还”+“钱”等说法,而新加坡人只是简单的一个“还”+“钱”了事。
新加坡独特地区新词
- 垃圾虫(因随地乱丢垃圾触犯法律的人)
- 周末用车(一种新加坡车子拥有权的等级)
- 巴刹(特指菜市场)
- 保健储蓄(公积金里的储蓄,有一部分能用来偿还医疗费用)
- 拥车证(在买车时必须先投标购买牌证以取得车子拥有权)
- 叻沙(一种马来咖喱面食)
汉语方言词对新加坡华语的影响
很多新加坡华语词汇来自汉语方言,中文本身就是一系列语言的统称,除了比较官方的汉语普通话外,还有很多区域性的“流派”,例如闽南语、粤语……会掺杂大量方言。
- 几时(什么时候,“明月几时有”)
- 阿公(祖父,来源于闽南语)
- 古早(古时候,来源于闽南语)
- 做莫?(做什么?来源于古汉语)
- 大耳窿(放高利贷的不法分子,来源于粤语)
- 摆乌龙(误会,来源于粤语)
- 搭客(乘客,来源于粤语)
- 是乜?(是吗?来源于粤语)
- 敢敢(勇敢,来源于闽南音)
总体来说,新加坡人华语跟中国华语大部分还是很类似,不用担心存在语言障碍,即使英语和汉语都出现沟通障碍,也没必要紧张,毕竟还有是全世界通用的肢体语言。